我院鲍宁老师团队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

发布者:邓水平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10

近日,我院营养食品卫生系鲍宁教授和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霍晓磊教授在生物传感器国际顶尖期刊《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0.5)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tant potential prepar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in vivo analysis of electroactive indole-3-acetic acid in tomato fruit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创新性的基于恒电位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植物组织内生长素(IAA)的实时原位分析,为植物激素机理研究和精准农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该研究针对传统方法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时,因循环伏安法中较宽的电位范围导致模板易被氧化、致使吸附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恒电位法进行电化学聚合,通过电位的精确控制,避免了聚合过程中IAA等电化学活性模板分子的氧化,使其可完整保存在传感器的分子印迹膜上,这样传感器可以在孵育阶段稳定吸附样品中IAA并在脱离样品溶液后保持高响应信号,确保传感器可用于电活性物质的原位分析。同时为适应原位检测场景,传感器设计为针式结构,可直接插入番茄果实完成原位孵育,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对植物组织的损伤最小化。在利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策略解决了生长素前体色氨酸(Trp)对IAA检测的干扰之后,制备的传感器可有效揭示番茄果实从青涩到成熟过程中各部位中IAA含量的下降趋势,与先前的文献报道一致。该研究可为分子印迹电化学检测在原位分析中的进一步扩展应用奠定基础。

我院硕士研究生田冬阳和孙丹彤为共同第一作者,鲍宁老师和霍晓磊老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武老师同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25009765?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