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南通市环境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在《Toxicology Letters》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

发布者:邓水平发布时间:2025-08-10浏览次数:10

近日,南通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在ESI药理学与毒理学经典期刊《Toxicology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Cuproptosis is involved in small intestinal toxicity in the offspring of adult mice exposed to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during pregnancy”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通过咽后壁滴注的方法建立孕期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的呼吸道暴露模型,观察孕期不同剂量的SCCPs暴露对子代成年小鼠小肠毒性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

研究结果发现:孕期SCCPs暴露诱发了子代成年小鼠性别差异性的小肠毒性,铜死亡(Cuproptosis)机制参与了这一毒性的损伤过程。同时,孕期SCCPs暴露引发的肠道损伤与铜死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存在关联。并且首次通过分析这些相互作用机制,为评估SCCPs对人类呼吸系统的危害提供了依据。这些发现也为理解 SCCPs的肠道毒性提供了新视角,并强调需要全面评估SCCPs对妊娠期女性等易感人群的健康风险。

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具有化学稳定性、低挥发性和阻燃性,因此被广泛用于润滑剂、密封剂、增塑剂、阻燃剂和金属加工液等。SCCPs会通过中间介质被释放到环境,并赋存在空气粉尘、水体污泥和土壤沉积物等环境基质中,从而进入食物链中影响人类健康。肠道作为动物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它是大多数污染物的靶器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SCCPs可诱导一系列肠道疾病的产生,而很少的研究去关注孕期SCCPs暴露对子代小鼠肠道毒性损伤的影响。该研究提示亲代孕期接触SCCPs会对子代的小肠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促使科研人员更重视SCCPs的跨代毒性,为SCCPs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唐娟副教授许泽民同学本文第一作者,赵新元教授本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oxlet.2025.0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