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调研中国团队深入盐城调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26浏览次数:428

7月21-24日,南通大学调研中国团队前往江苏盐城对儿科医务者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及离职意愿的关系进行调研。团队在东台人民医院、盐城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共完成250份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医生进行访谈。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儿科医生诊疗工作中沟通不易。工作了6年的张医生说:“小孩不会表达,家长又特别急,一个小孩基本都是两三个家长带过来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根本讲不清楚什么状况。” 
 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工作了15年的李医生说:“随着二胎政策放开,我们压力是蛮大的。现在你看病人不多,到10月份以后,基本上整个诊室全是人,一个夜班从晚上6点上到早上8点,最多一个晚上看70多个病人,看60-70个病人是正常的。基本我们到后半夜声音是说不出来的。”
 身体上疲劳也许算不了什么,患者的不理解给儿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工作了30年的张医生说:“我们在急诊,如果有重病人来了,就我们一个人,抢救室也需要我们,整个诊室的病人都在等我们,病人觉得我们医生对他们不关心,很多医患矛盾都是这样子产生的。”
 信任加剧了儿科医生的相对短缺。“医生压力比较大,工作量也大,就像酒越陈越好,患者家属也认为医生越老越好,而现在儿科医务人员紧缺,新上任的医生又得不到信任,这就是很尴尬的一个局面......” 这是来自一名年轻儿科医生的心声,未免不是对儿科医生现状的一个影射。
 信任是联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良好的信任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当被问起“降低职业医师考试门槛,增加儿科医生数量”,大部分医生都非常不认同,他们都认为:“儿科本来就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降低标准准入对儿科医生的人格是种侮辱,是种亵渎,绝对不赞成降低门槛。另外,也会让患者产生不信任,加剧了医患纠纷。”
 访谈中,也有很多儿科医生表示十分热爱儿科医生这个职业,并为之坚持,令人欣慰。医者仁心,社会、媒体及大众应更多地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为儿科医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调研从7月初开始,从南通到盐城东台到盐城市区,被拒绝过被鼓励过,但他们依然不骄不躁,充分发挥通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去做好;凡是用心做的事,就会被用心的去对待。(成诚、何欣雅供稿)